佛說大乘無量壽

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

(惑盡見佛第四十一)

 

淨空法師講述

 

惑盡見佛第四十一

 

譬如轉輪聖王。有七寶獄。王子得罪。禁閉其中。層樓綺殿。寶帳金床。欄窗榻座。妙飾奇珍。飲食衣服。如轉輪王。而以金鎖。繫其兩足。諸小王子。寧樂此不。

 

這一品經文緊接前品而來,世尊在此舉喻說明,使我們更易體會。『轉輪聖王』是世間大聖人,大福德之人。世間人有福,他才會出現。福從那裡來?福是修來的。世間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修善,都知道積德,這世間人就有福,所以才出現聖賢,出現聖王,此乃互為因果。中國古人常說,「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」。一個國家出現聖賢的領導人,施政總是念念考慮老百姓的幸福。他一個人修福,全國人都享他的福報,都得好處。諸位細讀歷史,冷靜觀察,才能體會到。轉輪聖王出現在世間,以「十善業道」作為教化眾生、治國平天下的準則。自己奉行十善業道,勸勉全國人民皆修十善業道,這是聖賢事業。

 

「輪王」,佛經上講,「金輪王」出現世間,他所統轄的範圍是一四天下。「一四天下」是一個單位世界。從前說法是一個太陽系,以太陽系為單位。若依黃念祖老居士在《無量壽經》后附「再記」中所說,就是一個銀河系,比太陽系大多了,統轄這麼大的範圍。「銀輪王」統轄四分之三。佛經裡講,一個單位世界四周,東、南、西、北,北面是北俱盧洲;東南西三洲有佛法,都屬他統轄。「銅輪王」統治兩大洲。「鐵輪王」統治一洲。這一洲,依過去的說法,以為是一個太陽系。

 

今天在我們地球上,還沒有出現過輪王,展開歷史,自古至今沒有一個帝王曾經統治過全世界。我們只有在佛經中見過,事實上,在我們世間歷史上,從來沒有出現過。這就說明地球上的眾生修的福報還不夠。

 

為什麼稱之為「輪王」?佛說他有輪寶。輪寶有兩種作用:一是它的武力。以這武器征服世界,這是他的威德。另外,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。他乘輪寶,在一天之中,從早晨到晚間,十二小時就能遊遍一四天下,他所管轄的範圍皆可達到。他的寶很多,以輪寶最殊勝,所以稱他為「輪王」。

 

此事我們過去都有懷疑,經上這樣說,但從來沒見過。近些年來,有人見到飛碟,飛碟是圓形的,是不是輪王到這兒來巡視?很有可能,它的速度非常快。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飛碟,我親眼見過一次,大概是在一九五一年的時候,那時我住在石牌,就是現在的榮民醫院附近。我見到的形狀,像軍中的信號彈,綠色的光,圓圓的,很大,停在空中不動。我非常好奇,旁邊還有好多朋友,大家都看了很久,大概有四、五分鐘之后,它就開始移動。剛開始移動速度很慢,愈來愈快,剎那間就不見了,才知道那不是信號彈。第二天報紙登出來,很多人看到,是個不明的飛行物體,它有能力停在空中不動,大概有四分鐘到五分鐘,時間相當長。走的時候速度很快,就消失了。看到時好像距離很近,根據以往報章雜誌所記載的,有人甚至看到落在地面上。美國空軍曾追逐過他們,確有其事,可能就是經上講的輪寶,不一定是輪王,也許輪王派遣人來巡視。

 

世界之大,無奇不有,這就證明外太空外星人的智慧、科技的能力,遠遠超過我們。我們今天做的太空梭,往來月球,其笨無比,那有人家那麼自在!我們的科技跟他相比,相差太大。輪王所有一切珍寶中,以此最為殊勝,它是武器,也是交通工具。佛在三千年前就講得這麼清楚。

 

佛在此作個比喻,說輪王有「七寶獄」,這牢獄是七寶造的。『王子得罪』。王子犯罪,要把他囚禁起來,關在七寶獄裡。七寶獄裡所有一切物質設施、享受,跟轉輪王差不多。把七寶獄比喻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;把犯罪的王子比作帶著疑惑心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用這比喻他們的不自在。用金鎖繫其兩足,就是帶起腳鐐手銬。腳鐐手銬是黃金做的,也不自在,也不舒服。『諸小王子,寧樂此不』。獄中小王子喜不喜歡過這種生活?當然不喜歡。這是比喻疑惑心往生淨土的人。

 

慈氏白言。

 

慈氏就是彌勒菩薩。

 

不也。世尊。彼幽縶時。心不自在。

 

小王子們犯了罪,被關在牢獄裡。監牢獄裡享受再好,心裡總是不自在,因為失去自由。

 

但以種種方便。欲求出離。求諸近臣。終不從心。輪王歡喜。方得解脫。佛告彌勒。此諸眾生。亦復如是。

 

他們希望早日出來,恢復自由。「近臣」沒有權力,無權開釋他們。此地的「近臣」比喻什麼?「近臣」比喻你求外面,求佛、求菩薩都不行。「輪王」比喻什麼?「輪王」比喻自己的心。心要真正懺悔,你就出離邊地了。前面世尊說過,阿彌陀佛沒有這意思讓你不見三寶、不得自在;完全是自己的業障,必須自己真正懺悔才能解脫。生到邊地這些人,就像這比喻所說的一樣。

 

若有墮於疑悔。希求佛智。至廣大智。於自善根。不能生信。由聞佛名。起信心故。雖生彼國。於蓮華中。不得出現。

 

他們是因有疑惑,雖疑,他們還信罪福,還深信西方淨土,還能具足「信、願、行」三個條件,也能往生。這種人也相當難得,也非常可貴,往生淨土不過耽誤五百年時光而已。過了五百年,他一樣見佛聞法,不退成佛,依然是非常的殊勝。

 

彼處華胎。猶如園苑宮殿之想。何以故。彼中清淨。無諸穢惡。

 

他在蓮華裡生活的狀況,就像輪王的七寶獄,忉利天、夜摩天王的宮殿一樣。他所居住的環境的確是淨土,跟西方極樂世界毫無差別,就跟九品往生的人生活環境完全相同。只是不見佛、不聞法,受用沒什麼兩樣。

 

然於五百歲中。不見三寶。不得供養奉事諸佛。遠離一切殊勝善根。以此為苦。不生欣樂。

 

他們的苦處就在這裡,這讓他們感覺到非常苦。『不生欣樂』是法喜生不出來。不像九品往生的人,都能見佛聞法。理一心不亂,往生實報土,見阿彌陀佛的「報身」;事一心不亂,生方便有餘土,見阿彌陀佛的「應身」;功夫成片,生凡聖同居土,見阿彌陀佛的「化身」,皆能見佛聞法。唯獨此處,連佛的化身也見不到,必須真正懺悔,才能見到三寶,才能見到無量壽佛。

 

若此眾生。識其罪本。深自悔責。求離彼處。往昔世中。過失盡已。然后乃出。

 

這就好像『輪王歡喜,方得解脫』。「輪王」是喻自性。即真正覺悟,知道自己錯了,改過自新就見到三寶。可見西方這些菩薩不是不加持你,是自己真的有障礙。業障輕的人現在也有機會見佛,經上說,「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現前能見佛,或是在定中,或是在夢中,見佛是感應。即使見佛,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,不能生歡喜心,不能著相。一生歡喜心,一執著,就墮魔境,又變成障礙。

 

雖然見到,想著佛在經上的教訓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見到了,增長自己的善根,增長自己的信心,除此之外,不可執著,也不要告訴別人,避免魔障。而且佛菩薩感應,不可能常常讓你見到;常常見到,就有問題。因為佛示現瑞相讓你見到,有兩種原因:一是增長你的信心。初學佛的人,常常有感應,因為善根現前,增長你的信心,使你不能不信。信了之后,就沒有了。你不要以為,從前我常常有瑞相,現在沒有,大概功夫退了;其實不是退轉。常常現相,是魔,不是佛。再要遇到的時候,一定是你功夫提升一層,是來為你作證明的,決不是無緣無故。無緣無故常見就不是好事。假如無緣無故常常見,怎麼辦?不理會它,就沒事。你愈執著,愈歡喜,愈覺得自己很了不起,就會常常見到。這就是你的正念被破壞,煩惱現前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都增長,決定障礙你往生。

 

在此,雖然說的是往生邊地的眾生,其實佛陀真正的用意是教誡我們,念佛求生淨土之人,決定不能有絲毫疑惑。我們有疑惑,有罪障,一定要懺除。拜《梁皇懺》、《水懺》、《大悲懺》,能不能懺除罪障?應知此是形式,不一定真正懺除得了。我得罪三寶,向三寶懺悔;我得罪某人,向某人懺悔。這是真正懺悔,因為把冤結解開了。

 

如果我得罪很多人,在佛菩薩形像前求懺悔,那些人不知道,對你報復怨恨的心永遠存在,將來還是你的障礙。必須找他來,在他面前認錯,求他原諒,或改過自新,永遠不犯同樣的過失。得到他們的諒解,心開意解,冤結就化解,他再不會找你麻煩,再不會障礙你。所以,要有勇氣,要有膽識,真正敢在大眾面前、三寶面前,說出自己的過失。這是佛法講的發露懺悔,解除外面的糾纏,解除外面的冤結。其次就是內心真正改過自新,這是從根本懺。本末兼修,這樣懺除業障的力量非常大。

 

下面說明疑、信的利害。

 

即得往詣無量壽所。聽聞經法。久久亦當開解歡喜。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。修諸功德。

 

他們懺悔之后,就能見到佛,就能聞法,也能開悟,得真正的法喜。「開解」就是開悟。也能跟九品往生的菩薩們一樣,可以每天供養一切諸佛如來,修習功德。

 

汝阿逸多。

 

凡是經上佛叫諸菩薩的名字,下面的開示都非常重要。叫名字是提醒他,也就是令我們注意。

 

當知疑惑。於諸菩薩為大損害。為失大利。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。

 

這一句經文,在本經裡的確非常重要,因為這部經典是諸佛如來所稱的「難信之法」。什麼人難信?菩薩難信,二乘難信。反而我們普通的六道凡夫很容易相信。為什麼說這些人難相信?這些人是高級知識分子,所知障重。他們知道的太多,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,他沒見過,也沒聽說過,乍聽之下,他不能接受。十方世界沒有這種事,沒有這種情形,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有這些事,這平等法界真是奇怪。等覺菩薩跟六道眾生,依信、願、行一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受同等待遇,怎能令人相信!菩薩、二乘不相信,他就不會修這法門,這樣就錯過一生成佛的機會。由此可知,疑惑於諸菩薩,真正造成非常大的損害。

 

「圓證三不退」是最大利益。一生圓滿成佛,是菩薩們念念希求的,把機會當面失掉,損失有多大!所以佛在此勸告我們,前面所講的這些緣故,我們『應當明信』。「明信」不是迷信,是對於事實真相完全明白,我們才生起清淨堅定的信心。此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,阿彌陀佛、觀音、勢至、諸上善人,在法會裡現身為我們作證。我們在前面經文裡看到,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、菩薩,讚歎、勸勉我們要信受這個法門。

 

世尊一代時教,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,一切法會裡從沒有見過,那有這麼殊勝。這才真正顯示淨土法門殊勝之處,這是『諸佛無上智慧』。這句話的意義非常深廣,具體而言,就是指這部經。極樂世界就是諸佛無上智慧;信願持名就是諸佛無上智慧;往生不退成佛就是諸佛無上智慧。我們對於這些,要是有絲毫懷疑,如果往生,也是生在邊地。

 

慈氏白言。云何此界一類眾生。雖亦修善。而不求生。

 

想想我們所接觸的學佛同修,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,還有很多人不相信。有些人雖然相信,還是雜修。有不少道場念《無量壽經》,但是還念《法華經》,又念《金剛經》、《藥師經》、《地藏經》等,一個月有好多法會。他不肯專修,就是雜修。也有人問我,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?我想可能是現實環境,法會名堂不多,來拜佛的人就不多,道場就不興盛,信徒就少。大概是為了這些原因。

 

道場的興盛,信徒多、供養多、香火盛,這是形式,對於念佛往生無關,不是好事。真正的好事,是《西方確指》覺明妙行菩薩的一段開示,非常的重要。他那段開示,跟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教誡學生,完全相同,純粹教我們「專修」,不能雜修。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,世間法的夾雜當然更嚴重,佛法的夾雜也不許可。你們看看這段經文,夾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。對自己善根,跟對佛的圓滿智能,有一點點疑惑都墮落到邊地。如果夾雜著其他大乘佛法,就根本不能往生。夾雜著世間法,更沒指望。

 

我們將菩薩這段開示,印在佛像的背面。他這一段開示,就是《楞嚴經》上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的詳細解釋而已。「淨念相繼」,有時候我們不好講,講了會得罪人;菩薩講,不怕得罪人。我們要細心看,細心體會,不要人家怎麼說,我就跟人家走。不但不能跟人家走,菩薩教我們的,若跟經典上不相應,我們也不能聽,也不能跟他走。善導大師在《觀經》註解裡有一段開導,將來也可以印在佛像后面,確實幫助我們堅定信、願。只要有信、願就能往生;品位低,不怕。西方是平等世界,品位低,受用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這些眾生也修學大乘,也斷惡修善,但是他不相信淨土,不能往生。為什麼?

 

佛告慈氏。此等眾生。智慧微淺。分別西方。不及天界。是以非樂。不求生彼。

 

佛答得很好,這些人智慧少,他們有分別、有執著,認為西方極樂世界不如忉利天,不如夜摩天,不如兜率天,不如四禪天。他們不願求生,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。還有人說,西方極樂世界太遠,欲界天、色界天很近,就在我們這世界,沒離開娑婆世界。西方極樂世界太遙遠,唯恐自己去不了,勸人不要修。這都是愚癡,業障很重。自己要知道,假如我們聽別人一勸,心即動搖,證明自己業障跟他們差不多。

 

彌勒菩薩向世尊提出疑問,這個疑問直到今天,乃至於佛法滅盡之日,恐怕都永遠存在。世尊極力讚歎西方世界,乃千經萬論處處指歸,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也同聲讚歎,為什麼還有許多人聽了,沒有動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?這些眾生不僅指一般眾生,甚至佛門裡有修有證,有大成就的人,也沒動念頭求往生。佛告訴我們,總是『智慧微淺,分別西方,不及天界』。天是指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三界二十八層天。他們認為西方不如天界。學佛的人也有不少求生天的。佛門寺院中,年節拜天公,沒有忘記想求生天。天公是誰?是玉皇大帝,就是忉利天主。

 

佛在這裡告訴我們「智慧微淺」,確實一點也沒錯。究竟什麼是「智慧」?難道這些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們都沒有智慧?智慧是有,但是不圓、不深、不廣,他沒有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。這些人在定中能見到,菩薩在定中也能見到天界的殊勝,天道的情況,他們很清楚。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娑婆世界,他們的能力達不到,也是聽佛在經上說的而已。雖然對佛的話非常相信,但是天界之樂是事實,他親眼看到的。因此,就把佛講的殊勝莊嚴的西方世界疏忽了。不但天界,我們世間福報大、享樂的人,把念佛往生也忘了。所以,學佛多半是修福,沒有真正發願求生淨土。以此類推,菩薩不求往生是非常可能的。下文是彌勒菩薩特別提醒我們。

 

慈氏白言。此等眾生。虛妄分別。不求佛剎。何免輪迴。

 

這個事實,知道的人不多。彌勒是等覺菩薩,他對此事看得清楚明白,也幫助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,發願求生淨土。『此等眾生』就是學佛而不願往生的人。這一類人靠自己的力量超越輪迴很不容易。這是事實,如果不信,自己可以冷靜想想,是非人我、貪瞋癡慢,有沒有能力在這一生斷得乾乾淨淨?你若有能力斷妄想執著,不求往生也能出三界。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把見思煩惱斷除,縱然生天,生到「非非想天」,壽命八萬大劫也是有限時光。命終怎麼辦?還要退轉、墮落,可不是普通一界一界往下墮。

 

你念《楞嚴經》就曉得,四禪以上的天人,壽命到了之后多半墮地獄。俗話說,「爬得高,摔得重」,他為什麼墮得這麼重?誹謗三寶。他自己修行,把四禪天、四空天誤以為是究竟涅槃;壽命到了又要墮落,他心裡就怨恨,以為「佛菩薩騙人,經上講的都是假的,不是真的」。這就是誹謗三寶,因此罪業墮阿鼻地獄。因為能生到這麼高層次的天界,都是修行人;不是修行人,生不了那麼高,所以超越輪迴非常困難。要想脫離三界六道,唯一的生路,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 

佛言。彼等所種善根。不能離相。不求佛慧。深著世樂。人間福報。雖復修福。求人天果。得報之時。一切豐足。而未能出三界獄中。

 

佛再將事實真相詳細告訴我們。這些人不是沒有善根,沒有善根就不可能聽到佛法,不可能相信佛法,依照佛法修行。他確實有善根,為什麼又說他善根微淺?因為他著相,『不能離相』,重視世間福報,把真實智慧疏忽了。『深著世樂』,這個世間包括人間天上,天福就更殊勝,二十八層天,愈往上去愈殊勝。所以,他雖然修福,所求的是人天果報。我們冷靜的觀察,佛門的同修,修天福的還不多見,修人間福報的,倒是非常普遍,尤其現在有人提倡人間佛教。人間佛教是修人間的福報,能不能得到?能得到,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學。修而得不到,必是理論與方法上偏差,因此得不到。

 

其實,人天福報在佛門裡確實很容易修。即使不在佛門,如袁了凡居士用的方法,或是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等,以修人間福報也很靈驗,很容易得到,可見人間福報不難得到。往生天上,比人間就難,它的標準比人間福報高,可是總出不了三界。佛把三界比成牢獄,『三界獄中』,三界統苦。欲界,什麼苦都有,都要受。色界天,雖然沒有苦苦,但有壞苦、行苦,它受的苦就少。無色界天,連壞苦也沒有,但是有行苦。所以,三界統苦。

 

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。欲相救免。邪見業王。未能捨離。常處輪迴而不自在。

 

這就是說家親眷屬為做種種超度的佛事,有沒有效?效果不顯著,原因在你有執著。「業王」就是中國人常講的靈魂。他造業,必要受報。他的知見不正,有分別、執著、妄想,怎麼樣超度也出不了三界。所以,超度的力量,最大只能幫助他從惡道生到忉利天。夜摩天以上,我們在經論上沒有見過;只幫助他生忉利天,再往上,要靠自己的修持。

 

對於三界的情執,若不能認真放下,認真捨掉,就沒有辦法超越,這就有界限。如果超度的時候,他能一念覺悟,把娑婆世界的業緣頓捨,一念求生淨土,超度也能幫助他生極樂世界。可是要記住,超度是提醒你,你忽然覺悟,信願念佛求生西方,即得感應。如果對世間還有留戀,還捨不得、放不下,就只能幫助他從惡道到善道。

 

汝見愚痴之人。不種善根。但以世智聰辯。增益邪心。云何出離生死大難。

 

前面是說修福之人。此處講修福不能出輪迴,何況不種善根,不肯修福,就更不必說了。所以,佛非常感嘆的說,你們有沒有看到『愚癡之人,不種善根』。我們讀這段經文,真的要回頭想想自己,是不是像佛在此地所說的「愚癡之人」。什麼是善根?「根」是能生的意思。譬如,植物有根就會發芽,就會生長,開花結果。「善根」就是善有了根,能生長一切善法。我們有沒有善根?不能說沒有,雖有根,卻非常脆弱。

 

世法三善根即「無貪、無瞋、無癡」。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,有沒有貪心,有沒有瞋恚?如果還有貪心和瞋恚心,表示我們的善根有問題,雖有善根但不純,不能產生力量。所有一切罪障,皆由貪、瞋、癡三毒出生的。所以,世間一些人起心動念,惡念多,善念少,原因是他心中的三毒很深,障礙三善根。佛將此事實真相告訴我們,希望我們認真培養三善根。「種善根」即是培養三善根,遠離三途,這才是真正學佛。愚癡之人就是貪、瞋、癡三毒熾盛的人。

 

『但以世智聰辯,增益邪心』。「邪心」就是邪知邪見,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、看法。他想錯、看錯,且自以為正確。如果我們今天講佛與古聖先賢的看法、想法,他們很難接受,認為自己是聰明的,自己的想法、看法才是正確的。這就是愚癡,是非顛倒。這樣的心行,佛說,怎麼能離開『生死大難』!「生死」是指六道輪迴。出了六道才真正了生死;在六道裡,皆有生死,脫不了輪迴。

 

復有眾生。雖種善根。作大福田。取相分別。情執深重。求出輪迴。終不能得。

 

這是另一類的,跟前面不一樣。前面是不種善根,還造罪業;學佛的人心裡很明白,他們決定墮三途。這一段是講真正修福種善根的人,雖然不墮三途,但還是脫不了六道,他的果報在人天享福。人天的福不究竟,佛常講人天福報是「三世怨」,第一世修福,第二世享福,第三世墮落。因為享福的時候往往不肯再修福;縱然修福,修得很少。所以,福享盡之后,無始劫來的罪業又現前;罪障現前,當然墮惡道。這就告訴我們,人天福報不究竟,學佛的人絕不期望人天福報,當然更不可以求人天福報。佛門裡的善知識種善根,『作大福田』。佛在經中教導菩薩「不受福德」,意義很深。

 

雖然積功累德,修善修福,但是著相,『取相分別』。我想這一句也不必深講,因為現前的社會,諸位同修都親眼看到,親耳聽到。作功德建一所大廟,出多少錢、名字都要刻在柱子上,刻在樑上,甚至還要做一個碑立在那裡作紀念,讓別人歌頌他的功德,這就是著相。我們也不要笑話這些著相的,這些著相的人裡,有真著相,有假著相。真著相就是佛在此地講的,不能出輪迴。假著相是以此激發別人的善心,那是菩薩,目的是帶起別人做好事。留個名,誘導別人也來修善,這是可以的。

 

佛家講的不著相,是心不著相,不是外面形式也沒有。形式可有可無,心裡決定不能執著。菩薩都是利益眾生,遇到許多修善著相的眾生,他就示現不著相給大眾看,讓大眾覺悟,做功德應該不著相。大眾若不知道修福,他就示現處處著相,誘導別人修福,並不是心裡真正執著。下文教我們正確的修學方法。

 

若以無相智慧。植眾德本。身心清淨。遠離分別。求生淨剎。趣佛菩提。當生佛剎。永得解脫。

 

「無相」是指離相,心裡不執著。不執著世間五欲六塵,一切佛法也不執著,如是心才清淨,才平等。對於這難信之法,你能信,就是『無相智慧』。再能一心念佛,執持名號,就是『植種德本』。阿彌陀佛的名號稱為「萬德洪名」。名號功德不可思議!念這句名號,念念喚醒自己的覺性,喚醒就不迷。果然覺而不迷,你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自自然然修積無量功德;只有迷的人才不會修善。覺悟的人念念都是善心,念念都是善行。身心清淨不是什麼都不做,是樣樣都做,隨緣做,而不是攀緣做。

 

隨緣做,念念功德圓滿,事事功德圓滿。不分別、不執著,『遠離分別』。一生只有一個願望,一個希求,就是「求生極樂世界,見阿彌陀佛」。只有這個願望是真的,其他的願望皆是邪知邪見,都不是真實的。佛在此地為我們作證明,也等於為我們授記,『當生佛剎,永得解脫』。能這樣修的人,決定往生,決定見佛,一生中決定成佛。